50年前,人们第一次踏上月球,也首次在月球上回望了我们所在的地球,那是一颗如水晶般美丽的水蓝色星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长沙玮希国际学校第六单元“共享地球”的主题学习中,一年级的孩子们以“减少使用、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帮助我们建立对环境的责任感。”这一中心思想开启了一趟认识周围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环境的探索之旅。
认识周围的环境
在最开始的前期导入环节,我们结合各种的图片、视频、绘本等资料,观察、思考、提问:环境是什么?你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爸爸妈妈小时候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用See-Think-Wonder的形式尝试分辨哪一些行为对环境会产生好的影响,哪一些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在探索的过程积极思考。
会提问,代表了会思考,会提问,比知道答案还要重要。这是PYP项目中一直非常强调的一项技能。

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根据上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去搜集给环境产不好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人们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行动?结合“地球环境日”,我们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课堂中,通过绘本《三个有用的R》,我们了解到了“Reduce, reuse and recycle”即“减少使用、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这三个重要的环保理念。通过进行小组讨论、探索答案,我们尝试将生活中一些日常活动纳入到这三个类别中,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三个R的含义,并落实到实践活动中。
深入分析和采取行动
垃圾分类是我们正在实行的一项重大环保举措,也是结合3R理念实施的有效行动。那我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呢?垃圾分为哪几类?分类之后垃圾又会去哪儿呢?这一系列的疑问引导着我们进一步来探究发现。
结合视频资源,自家社区中的垃圾分类要求,了解到了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并用相关的标志符号进行说明,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分类。积极探索的孩子们还尝试记录自己家里会产生垃圾的种类,发现我们产生的垃圾可真不少,并将这一些垃圾尝试着自己去分类,还设计了不同的分类垃圾桶,有效地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成果展示
在最后的一个星期,我们以绘本《地球妈妈看病记》为背景,再次回顾了目前地球环境破环的现状,并根据这一些现状,我们将自己认为可以尝试或者正在进行的保护环境小举措做成了小海报,并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分享给同学们。IB教育重视孩子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学习成果展示也是探究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随着总结性评估的结束, 我们的“共享地球”单元告一段落。但是也代表着我们的探究学习不断在深入,相信孩子们的探究发现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联系方式:18008412992
微信号:17775751971/17375859926